2010年6月10日

孩子,你心裡在想什麼?


(以下全文摘錄自 賴其萬教授輔仁大學醫學院演講〈孩子,你心裡在想什麼〉http://www.kfsyscc.org/index.php?menu_id=367&article_id=51)


即使醫師非常努力的為病人看病,還是避免不了有時候會傷害到病人;而如果我們選擇不適當的人去做醫師,其所造成的傷害毫無疑問地將會更嚴重。

最近我收到一個值得令人深思的電子郵件,內容說︰美國現有七十萬名執業醫師,每年因為意外疏忽而造成病人死亡的數目,大約有十二萬人,因此每一位醫師所造成的意外死亡病人為0.17人;而在美國大約有八千萬人擁有槍枝,每年因為擦槍走火意外死亡的人數只有1500人。如此算來,每一位醫師每年平均「殺人」的危險性,比起擁有槍枝的人,高出九千倍。電子郵件同時提醒大家,並不是每一個人或家人都擁有槍枝,但是每一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醫師。

雖然這或許只是戲謔醫師的一則笑話,但是它倒也非常深刻地點出醫師這個行業對於一般大眾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即使醫師非常努力的為病人看病,還是避免不了有時候會傷害到病人;而如果我們選擇不適當的人去做醫師,其所造成的傷害毫無疑問地將會更嚴重。

從羅銅壁院士對世界各國大學入學招生方式的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除了德國之外,幾乎每一個國家在招收大學生的時候,都很注重考試;大多數的國家都會考慮學生在中學時表現的成績,只有海峽兩岸對學生的中學成績不做考慮。至於申請入學的學生之個人資料,包括老師的推薦、課外活動的表現等等,美國相當重視,其他國家就不那麼在乎,臺灣在這一方面則完全不考慮。在大學自行考量方面,歐美國家對於大學十分尊重,海峽兩岸或許唯恐循私舞弊,都採行聯考制度;日本雖然也把學生入學的自主權下放給每一個大學,但是也因此造成所謂「學閥」的出現,引人詬病。

面談目的在於評估學生的性向與潛力
醫學院招生制度在平衡兩種考量,我們在天平的一邊找擁有潛力的學生,讓他成為一名成熟的醫師,對社會有所貢獻;而在天平的另一邊,對於申請入學的學生,我們也要盡力地公平對待。大家都知道,國外的醫學院特別注重申請人的個人紀錄,包括課外活動的表現、服務人群的經驗、學醫的動機、生長的背景。他們同時非常重視對申請人的面談。「面談」在國內習慣成為「面試」,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特別提醒我,應該是面談比較合適,我也有同感。因為面談目的在於評估學生的性向與潛力,而不是在「考」他們的能力,比較不涉及到對錯問題,因為我們要的不是「標準答案」,因此不太像考試。

學醫的動機不明確令人憂心
台灣的教育過分強調升學主義,偏重記憶的考試,以致於學生缺乏邏輯思考,主動求知的精神,而這些能力卻是做為一名稱職的醫師術所特別必須具備的。這樣的高中教育,讓我們很難想像,在沒有經過面談,就要一位學生莽莽撞撞地進入醫學院,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慫恿孩子進入醫學院其實很危險
過度熱心想把孩子送進醫學院的家長,其實是不必要的,也是很危險的,因為他們很可能讓孩子變成一為不快樂的醫師。倒是身為醫學院教授的我們,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的場合,告訴我們孩子正確的醫療觀,避免他們選擇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職業。

我們同時希望影響國內的高中教育,期待他們能夠逐漸地放棄升學主義,多鼓勵學生閱讀對他們人生有意義的書,同時多參與課外活動,培養自己與他人溝通、協調的能力。我們並且呼籲高中校長及老師,以平實的態度為學生寫推薦信,以便大學在他們面談他們之前,做為重要的參考。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也希望透過向醫學界及企業界的請益,整理出一套有效的辦法,做為醫學院審核申請學生遞送的個人資料的標準評量。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我們可以為未來的醫學院選擇醫學生,樹立起合理、有效、可以真正觸探學生人格特質的評量標準,為臺灣培育更多的好醫師,為醫界樹立社會尊嚴。

2010年6月8日

下一階段的突破

相片來源: 克里斯多福.麥杜格個人網頁http://chrismcdougall.com/

「他們多麼開心啊!」魏吉爾教練不禁驚嘆。連他也從來沒見過這種事情。「真是驚人!」歡樂與決心通常是相對立的情緒,但塔拉烏馬拉人身上兩種情感卻同時洋溢,彷彿奔向死亡讓他們更感活力充沛。

魏吉爾急忙在心理記下種種值得注意的細節(瞧他們如何將腳趾朝下而非朝上,就像在做地板動作的體操選手。還有他們的背!他們頭上簡直可以放一桶裝滿水的水桶,一滴水都不會潑出來!這就是我這些年一直告訴選手的,直起背來,用腹部的力量去跑!)但最令他震驚的,還是他們臉上的笑容。

「就是這個!」魏吉爾狂喜地想著,「這就是我在找的東西!」

不過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自己到底在找什麼東西。眼前出現的正是他一直想尋求的真理,但他卻無法準確掌握其中內涵,只能從旁稍微捕捉一絲光芒,就像在只有燭光的昏暗圖書館裡,瞥見了珍貴書籍的封面。但不管他要找的是什麼,魏吉爾知道那東西就在眼前。

過去幾年來,魏吉爾逐漸相信,人類耐力的下一次突破將從他不敢觸及的層面展開:那就是「人格」。不是其他教練整天絮聒的那種人格;魏吉爾要的不是「咬緊牙根」、「渴求勝利」或是「好鬥本性」那類的特質。事實上,他在尋找的東西正好相反。他認為真正重要的特質不是強悍,而是同情心、仁慈、愛心。

沒錯,就是愛。……
沒錯,對生命的熱愛!就是這個!這就是當璜恩與馬堤麥諾興高采烈奔上泥土波時,讓魏吉爾的心臟興奮狂跳的東西。他找到真正的天生跑者,而且還是整整一個部落!從眼前的例子看來,這些人跟他預期的一樣快樂迷人。
——摘錄自克里斯多福.麥杜格《天生就會跑》)

人類似乎繞了一圈。為了生存、為了獲得更多以確保能夠活得更好,人類培養了求勝、競爭的特質。但是在活得「有夠好」的現在,還要如何才能再活得更好呢?應該是要放下過度的求勝與競爭心,回歸人類最本來的面目——慈悲。

跑步也能進入禪的境界!?

《阿甘正傳》劇照

跑步也能進入禪的境界!?

珍沒有教練或訓練計畫,甚至連手錶都沒有。每天早上她就是翻身下床,啃個蔬菜漢堡,然後開跑,愛跑多遠就多遠,愛跑多快就多快。這段距離通常是二十英里。沒有停車證,只有滑板的她然後踩上滑板,趕到老多明尼克大學上課。她最近剛重拾學業,而且拿下了全A的好成績。

「我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這些事,因為聽起來很做作。但我跑超馬的真正原因是我想變得更好。」珍告訴我道。「當時我認為,如果可以一口氣跑一百英里,就能進入禪的境界,成為他媽的佛陀,將和平與微笑帶給世界。但後來沒有成功,我還是個一樣沒用的廢物。但我依舊抱著希望,覺得跑步能讓我成為我想當的那種人,一個更善良,更溫和的人。」

「當我出發長跑時,」她繼續說道,「世界唯一重要的事就是跑到結束為止。在那段短暫的期間內,我的腦袋不再總是劈哩啪拉亂轉。所有東西都安靜下來,唯一持續的是純粹的流動,天底下只剩下我、我的動作,與不斷前進的感覺。這就是我最愛的部份――我可以像個野蠻人什麼都不想。」
(摘錄自克里斯多福.麥杜格《天生就會跑》)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聞有人把長跑運動的心理狀態比擬作禪的境界。根據跑者的描述,這樣說是因為長距離跑步時,跑者全心專注於身體的一切動作與感受,比如說呼吸、步伐、姿勢、疼痛。而這樣的專注甚至引領他們進入某種程度的出神狀態。

不從事長距離跑步,也不懂禪修的我不知道是否能將這兩種狀態劃上等號,但確實認為不無可能。這使我回想起之前上果醒法師的禪修課時,他說,打麻將可以達到麻將三昧,洗碗可以達到洗碗三昧,跳舞也可以達到跳舞三昧。那也許跑步也行......

2010年6月7日

好書推薦--《天生就會跑》

跑步結合了人類最本能的兩種衝動:恐懼與愉悅。
我們在害怕時奔逃,也在狂喜時奔跑。
――克里斯多福•麥杜格《天生就會跑》

對於跑步,我可以說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甚至可以說是討厭。此外,這本書已經超出我可以耐心看完的書頁厚度,理應不該出現在我的購物清單之中。但是在書店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卻直覺地拿起來翻,感謝我的直覺,這本書是我最近最愛不釋手的一本書,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還不自覺地脫口而出:「還有呢?」。


►作者介紹
克里斯多福.麥杜格(Christopher McDougall)
美國賓州人,哈佛大學畢業後加入美聯社擔任記者,派赴里斯本,並在非洲的安哥拉、剛果與盧安達等三地報導戰事。返回美國後他先後為《戶外雜誌》、《紐約時報雜誌》、《跑者世界》、《男性健康雜誌》等刊物工作,報導曾三次獲全美雜誌報導獎決選。
個人網站http://chrismcdougall.com/

►書籍介紹
《天生就會跑》的作者以尋找「卡巴羅」的過程為此書揭開序幕。

卡巴羅是誰?
有人說白馬卡巴羅是個逃犯,還有人說他原本是拳擊手,在擂台上打死對手後自我放族。他的真名與年紀無人知曉,大家也不知道他來自何方。他就像昔日美國西部的流浪槍手,所過之處留下的只有荒誕不經的傳說,還有一絲捲菸的味道。到處都流傳著關於他的描述與目擊故事,有些居地相隔極遠的村民發誓見過他在同一天內光靠跑步來回兩地……
白馬的傳說雖然版本很多,某些基本細節卻始終相同:多年前他抵達墨西哥,深入環境險惡的「銅峽谷」地區,與當地的塔拉烏馬拉族人(Tarahumara),一群近乎傳奇的石器時代超級運動員住在一起。

為什麼要尋找卡巴羅?
這一切的開頭,是一個沒人能回答作者的簡單問題――我的腳為什麼會痛?
這個問題引導了作者找到一張照片,裡面是個男人,穿著很短的裙子,跑得非常快――塔拉烏馬拉人。
塔拉烏馬拉族的確非常神秘。事實上,就連這個族名也只是個假名。他們真正的名字是拉拉穆里(Raramuri),意為奔跑一族……這一族人對抗侵略的一貫方式就是拔腿逃開。多年來他們飽受騷擾,一開始是西班牙征服者柯提茲帶著武裝入侵者踏入他們的故土,後來又有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軍閥潘丘•維拉與當代墨西哥毒梟的入侵。塔拉烏馬拉人對攻擊的回應就是跑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遠,直到沒人追得上,而他們也越來越深入銅峽谷。……
每個人都告訴我,如果說世界上還有誰最清楚塔拉烏馬拉人的古老秘密,那就是白馬這位荒山獨行客了。

從尋找答案開始開始,作者經歷了一連串精彩的故事,無論是聽到的或是親身經驗到的。包括了利用單純的塔拉烏馬拉跑者,而大賺名利的野外攝影師;覺淂跑步非常羅曼蒂克,每天跑上五十五英里的社區大學科學教師;靠科學研究破解身體之謎,訓練賽跑選手突破耐力的教練;跑步模樣醜到不堪卒睹,但就是極為熱愛跑步的捷克士兵;每每在超級馬拉松現身創下傲人成績之後,立即消失在人群之中的超跑界隱士;瘋狂脫序的超跑狂熱青年;選擇十九世紀末的運動裝備——赤腳——完成馬拉松的跑者;除了鞋子什麼也不穿著跑步的護林員;從演化深入人類奔跑秘密的生物學家;為了尋找人類思考起緣而深入南非沙漠,成為布希曼人狩獵夥伴的城市佬。

最後,雖然是一個被別人看成笑話的夢想,作者卻參與了這個「形容枯槁」、「不太正常」的卡巴羅所訂定的計畫,協助並參與了一場終極跑步賽事。一場當代最傑出的超馬跑者(有跑者精神,不愛賣弄,真正理解長跑藝術的選手),對戰史上最強的超級跑步一族(塔拉烏馬拉人)的賽事。一場舉辦於除了塔拉烏馬拉人之外,無人曾踏足之小徑上的賽事。在這場比賽中,作者與所有與賽者共同體驗了一場以良善人性為本的派對,而非競賽。

作者說:「直到這場終極比賽的時刻我才驚訝地發現,《道德經》裡的古老教訓『善行無轍跡』,不是虛無縹緲的比喻,而是實實在在、關鍵無比的訓練守則。」

►心得
身為記者的作者,其文筆自然不在話下,也要感謝譯者的翻譯功力。全書讀起來順暢自然,事件描述引人入勝。
本書從許多不同的角度探討跑步,包括生理、心理素質、演化人類學、文化。豐富的角度充分地滿足讀者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好看!